天健棚改系列报道之三:八零九零后挑起了大梁

来源:    时间:2016.09.12

【编者按】:社会上许多人对九零后有一种偏见,他们年轻,缺乏锻炼,缺少社会经验,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还把“九零后”当成“不能吃苦”的代名词。在罗湖棚改项目采访,我们的感受恰恰相反。这些九零后,有些刚刚大学毕业,最小的有1993年出生的。这次核查登记工作可能是他们长这么大以来面临的最大强度的劳动。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叫累,他们咬紧牙关,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坚持!再坚持!

俗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在罗湖区棚改数据核查登记工作这场硬仗中,物业公司有59名员工支援“前线”,经过紧急培训各项专业知识后上岗,他们在这场硬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刊发一些奋战在棚改项目“前线”的年轻小将们,通过他们的小故事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战斗力。

全威:凌晨1点下班是常态

今年31岁的全威是布心片区棚改工作组副经理,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帅气、精干,在采访中,他开着区政府行政执法车带着我们前往各个核查登记点。虽然是今年5月才入职天健,但是罗湖的大街小巷,他早已烂熟于心。

(全威开车的样子很酷。)

“这辆车是和东湖街道办事处协调,由对方拨给棚改项目组使用的”,全威告诉我们,车辆挂着“罗湖执法”稍微还是有些便利,去区政府、街道和社区工作站办事开会,不用和保安们费舌,畅通无阻。

全威告诉我们,在入职天健之前,他在其他地产公司工作过,有旧城改造经验,但是以前的压力和工作量远没有今天的状态。自从本月9号开始,几乎就是连轴转了,脑子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已经装不下别的事情了。这几天,家里人或朋友也有打来电话,交代事情,但是往往一忙,就把这些电话忘记了,忙到凌晨之后,还得翻下手机通话记录,才慢慢回忆起接过谁的电话。

(全威耐心与权利人交流。)

“这些天,晚上11点之后,都要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后,4个小组要对当天工作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同时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全威告诉我们,等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一般都到了凌晨1点多。

全威住在龙岗,回到家时,已经接近凌晨2点半,休息4个小时之后,早晨又要乘坐地铁再赶往布心棚改项目组,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母亲身体不好,去医院检查要陪”,全威告诉我们,这些天,家事和工作上的事情都赶在一起了,不管多难,也要熬过去,在项目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在坚持着。

(到处挂着标语,提醒权利人去进行核查登记。)

“从早上8点到凌晨1点,每天的休息时间就是吃饭、上厕所的一点时间”,全威笑着告诉我们,上厕所可是天大的事情,憋不住了谁也拦不住。但是吃饭,可是大家轮流着。现在的状态不是人等饭,而是饭到了,权利人在大厅里排队咨询,根本就扒不了几口饭。

赵晶:项目组就是家了

出生于1990年的赵晶是玉龙片区棚改项目组谈判主管,是今年6月初才入职天健的,之前一直在内地工作,有棚户区改造的工作经历。

赵晶感慨地告诉我们,说起读书时候的单调,是说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现在在棚改项目组,是三点成一点,吃饭、住宿、工作全部集中在一起,全天候守在片区指挥部。

(赵晶(右)与同事进行交流。)

玉龙片区棚改项目经理孙里告诉我们,用“可爱”、“可敬”来形容这些年轻人,是最恰当不过了。仅仅这个片区,就有10多名九零后,他们吃苦耐劳,这种工作强度确实对他们是考验。从清水河武警医院的入口走到玉龙社区工作站办公地点,就这个斜坡,徒步走上来也是40多分钟。这段时间,他们上门与权利人沟通,向住户宣传,每天不知道要来往走多少趟。

赵晶告诉我们,在棚改项目工作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被感动着。整个团队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没有人觉得累,也没有对领导的安排有任何抱怨。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领导比大家都辛苦,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干得活更多,承担的压力更大。

(权利人咨询的内容较多的,工作人员非常耐心。)

玉龙片区棚改项目经理孙里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确实有些员工家里有各种困难,偶尔有员工晚上10点多给他请假,说小孩在家里发烧了,老人家搞不定,要提前一下走。孙里都觉得很过意不去,反问员工,既然家里有急事,为什么不早说。员工也不好意思地说,看到大家都这么忙,觉得自己提前走挺难为情的。

物业公司59名员工支援“前线”

9月9日,天健物业派出59名员工支援罗湖棚户改造区居民信息核查工作。今天已是工作开展5天,大家度过了一个夜以继日、食不暇饱的5天。因工作量巨大,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纵使辛苦,但大家依然精神饱满地迎接超负荷的工作。

(物业公司员工精神饱满支援罗湖棚改项目。)

何宽,天健物业木棉岭物业服务中心队长,在本次居民信息核查工作中发挥了带头作用。他老婆有孕在身了,一个人在家,在这边工作期间,他每天都坚持带好队伍,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布置好第二天工作才放心下班。

(何宽在接待权利人。)

沈广策,工程主管,因为所在网格业主较多,每天忙得满头大汗,吃饭是全然顾不上,都是到了吃饭外卖到了,直到下午两三点才顾得上吃几口,又匆匆赶去工作。

(沈广策在接待权利人来访。)

每天工作量巨大,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也只有每天早上工作前利用闲暇时间与大家说说笑,调整好状态迎接接下来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