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棚改系列报道之二:忙!忙!忙!三个片区一台戏!
【编者按】:9月12日,资料核查登记工作的第四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天健员工的工作状态,那就是:忙而有序!在相关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和社区网格员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 150多名天健员工奋战在棚改项目改造数据核查登记工作中,玉龙片区经理孙里、布心片区经理张汉臣和木棉岭片区范继明更是辛苦,他们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始终奋战在一线,密切配合,形成上下合力,内外统一,三个片区一台戏,共同打一场硬仗。

孙里:已经有6天没有回过家了

孙里告诉我们,这10天以来,整个项目全员进入“一级战斗”状态,正常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为了尽可能方便权利人,晚上基本都会接待居民到10点以后。因为预估到每天前来核查的居民人数较多,社区抽调其他工作人员参与核查,不但天健的员工,包括网格员们也全部放弃了休息,减少居民排队时间,缓解核查压力。各个核查点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作,无论是天健员工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无论是网格员还是义工,越来越纯熟老练的与居民进行交流,也增添了居民的信任程度。

每天10点之后还要进行资料录入,再开会总结,盘点当天的工作,布置第二天的任务,。等这些活忙完基本是凌晨2点。“时间太紧张了,任务量非常大,但是同事们都没有半句怨言”,孙里告诉记者,团队里70%都是90后, 以前认为90后的孩子不能吃苦,但是通过这次的工作,发现90后不但能吃苦,还多才多艺,有思想,能创新,“工作中好多点子都是他们想出来的”,孙里很是赞赏说。

“我住在南山,从玉龙片区回南山26公里”,孙里告诉我们,这些天就即使回家,也只能够睡两、三个小时,所以就直接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下了,最近一忙起来,已经有6天没有回家了。每次老婆打来电话,也没有时间细说,总是长话短说,尽量处理工作事情。
我们了解到,玉龙片区工作组办公室在玉龙社区工作站5楼,在该办公室4楼,经过与工作站协商,安装了一个热水器,接一个水管到男厕所之后,男同事们可以解决冲凉问题。
张汉臣:好多天没有和孩子打过照面了
“孩子才三岁半,每次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熟睡;每天上班时,孩子还在熟睡”,布心片区经理张汉臣这几天明显是休息不足,加上感冒,昨天差点晕倒在工作现场。就在我们采访时,他还一边在吃药。而我们在和别的同事聊天时,张汉臣靠着沙发趁机休息了几分钟。确实太辛苦了。

张汉臣是2007年入职天健,先后在天健时尚空间、南宁地产和惠州地产项目工作过,与以前的工作相比,张汉臣这样形容,这次时间很紧,压力是空前的。天健建房子有成熟的经验,并且基本套路都熟悉,心中有数,这次棚改工作比一般的工作复杂,面对各式各样的权利人和各种突发状况,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尽管如此,我们发现,前来核查的群众脸上大多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也很融洽,尽管有很多“你们为什么又来要我们交资料,上次不是交过来了吗?”“到底什么叫棚户区?”“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到底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已经不下百遍地重复回答,可每每遇到,天健可爱的员工们依旧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

“在三个片区中,布心片区工作条件最差,但同事们从来都没有过一句抱怨”,我们了解到,在布心片区4个数据核查登记处,外墙都是在进行装修,权利人要穿过脚手架,走过狭长一段通道,才能够去登记。
“5+2”、“白+黑”是一种工作的常态,张汉臣告诉我们,他们的团队非常给力,中午12点吃饭这半个小时都是轮着来,吃饭的时间也是一天中唯一的休息时间,好多员工往往忙的连饭都忘记吃,12点叫来的外卖,等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够吃得上。
范继明:刚下班上班时间又到了
“马山社区是这次的一个工作重点,权利人多,工作压力大”,木棉岭片区范继明告诉我们。昨天上午,我们来到马山社区数据核查登记点,秩序井然,权利人取号等候,工作人员叫一批,一批人进去办理业务。


范继明告诉我们,按照今年4月份统计公司的基本数据,木棉岭片区大约有4300位权利人,其中 马山社区就有2700多位。这几天天气多变,一时小雨,一时大太阳,为了尽量为权利人或当事人服务,木棉岭片区棚改组还专门购置了两顶帐篷,以方便大家休息。
自从罗湖区发出了棚户区改造数据核查登记的通知后,广大居民热情高涨,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木棉岭片区还专门从物业公司、房建公司调来外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