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棚改系列报道之十二:罗湖棚改片区首个单套房屋当事人“交楼”
继12月4日棚改玉龙片区
首个单栋房屋当事人完成“交楼”,
12月7日上午该片区又有一名当事人
谭先生向片区指挥部移交钥匙。
据悉,谭先生是罗湖棚改三个片区中
首个正式“交楼”的单套房屋当事人。

罗湖棚改玉龙片区房屋位置示意图

当事人填写交房单
“我从前天早上一直收拾到凌晨两点,才把所有物品打包完,昨天花了一千块钱雇了一辆货车将东西搬走。今天把钥匙正式移交,我便等着改造完毕后政府的安置了。”
——谭先生
谭先生介绍,房子是他 2000年买来的,面积有50多平方米,是一栋九层楼房中的一套。前期他也是在等等看,后来随着对棚改政策的深入了解,他就下决心签了房屋拆除的框架协议。

房间已经清空,只剩杂物。
“我认为人应当知足,该得多少就得多少,不要有不现实的幻想。在补偿安置方面,我也相信政府的安排一定会有保障。”
——谭先生
上午,从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进入,穿过阴暗的楼道,往下走七八层楼,又变魔术般地重新回到地面,再绕过两三个弯,才来到谭先生房屋所在的楼栋前面。楼栋幽暗的门口,如同“洞穴”一般,令人感到有些寒意。走进里面,阴凉的空气泛着因长久缺乏日照而产生的霉味。
谭先生的房屋位于负一层,即便是白天,也必须要开灯,才能看得清房间的面貌。如今房间已经清空,角落里零散地堆放着一些废弃的杂物。在这个阴暗的、“洞穴”一般的房间里,谭先生居住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旁人看来,在这里居住想必并不好受。但是谭先生却并不在意,他说自己一个人住习惯了,最为看中的是这里的安静,门一关完全听不到外面的车声人语。这个地方,仿佛喧嚣城市中的一座孤岛。

玉龙片区警示牌
的确,从各个层面来说,“二线插花地”棚户区都显得有些“与世隔绝”。房子建在山坳里,对外交通不便,无论是配套设施还是整体业态都与深圳的现代化形象格格不入。最令人忧虑的是,这里某种程度上也沦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孤岛”,成为地质灾害与消防隐患的重灾区。而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并未深入地意识到这一点。哪怕血淋淋的教训近在眼前,只要隐患还没有真正威胁到自身,他们总是宁愿相信一切安好。然而,一旦安全事故真的发生,就为时已晚了。
好在,随着棚改政策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棚户区改造也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谭先生主动选择告别这个居住了十几年的地方,搬到在沙湾做生意的女儿附近,既方便照顾孙子,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来源: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