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媒体聚焦天健精准扶贫

来源:天健集团    时间:2020.09.29

“实地到村民郑镇家的腐竹加工坊一看,我切实感受到了天健集团扶贫工作的实效。”

                                                       ——《深圳晚报》记者周江南

 

近日,市级媒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第一现场》《学习强国》深圳频道记者,前往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新龙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访,聚焦天健扶贫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者们首先来到新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天健集团驻村工作队和村委负责人对新龙村情况和近4年变化的介绍。记者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采访。

为了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资料,记者们深入到农户家中采访。在腐竹加工作坊贫困户罗海兰家里。记者们了解到,今年71岁的罗海兰患有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全家5口人;其子郑镇40岁,在家经营腐竹加工厂,儿媳徐优兰39岁在家务农,还有孙女郑钰瑶6岁,孙子郑思保2岁。几年前,郑镇的家中发生了重大变故,致使这对80后夫妻意志消沉,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天健集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时常走访郑镇一家,鼓励和支持他们兴办腐竹加工厂,让他们走出阴霾重拾生活信心。现在腐竹加工作坊每月能盈利5000多元,2019年郑镇被新龙村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同时还当起了公益性人社协管员。

记者们深为感动,详细了解腐竹加工的工艺、流程、成本、销售情况,也为郑镇家的“良心腐竹”点赞,鼓励他走出阴影,利用电商平台,把腐竹销往千家万户。《深圳晚报》记者周江南还加了郑镇的微信,表示回深圳后要利用报纸平台大力宣传原生态的腐竹,替郑家的腐竹打广告。

今年58岁的黄新古患有听力二级残疾,记者们和他聊天还有些费劲。断断续续的采访中,大家了解到,他被天健集团对口帮扶新龙村养鱼基地聘请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3000元。加上其他收入,2019年黄新古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0元,已脱贫。

“天健集团真好,我要感谢工作队。”今年60岁的谢志明一见到记者,就发出了这样赞不绝口。谢志明肢体一级残疾,20多年来从未出过家门。2019年底,天健集团驻村工作队在一次走访中,提出给他买个轮椅,当时他说以前残联给他买过手动轮椅,但他手没力用不了。天健集团驻村工作队说给他买个电动,同时鼓励他再试试。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很快就学会了操作并能自己上下轮椅,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每天都能看到他到村镇广场,有时家人没空还能帮忙买菜,人也变得开朗了。

精准扶贫结束后村民们会不会再次陷入贫困?《深圳特区报》记者王慧琼一直以来就关注扶贫,还多次前往深圳对口扶贫点采访,他就这个话题与当地村委、扶贫工作队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深入“万亩油茶基地”采访,了解到天健集团驻村工作队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全村开荒种植油茶,目前已经开荒及补种茶山约近800亩,为当地种植户、贫困户发放油茶苗82530株,并邀请专家到村里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2017年1月,村集体企业龙川县龙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企业注册了“龙福川”商标,茶油包装也全新升级。

 在采访结束后,各主要媒体在显著版面进行了报道。《深圳特区报》在《读特》平台以《产业帮扶注入发展“活水”,精准施策激发致富“动力”》进行了3000多字的长篇报道。《深圳商报》9月28日在A3版以《以奖代补 荒地变万亩茶山》进行了报道。《深圳晚报》9月29日在A6版以《“一户一法”帮扶让小家融入“大家”》进行了报道,该报还不忘承诺,在报纸显著位置刊登了腐竹加工坊农户郑镇的微信,建议大家找他购买“良心腐竹”。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学习强国和深圳市国资委微信平台也都以视频方式关注了天健集团的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