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二线插花地将用5年时间实现蝶变
深圳罗湖的“二线插花地”即将“青蛙变王子”。作为被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盯”上的又一件大事,这块昔日存在重大地质等安全隐患的“三不管”地带,其旧改工作已经驶入快车道。7月11日,深圳市市长许勤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原则通过了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到2020年,罗湖二线插花地将用5年时间实现蝶变。
插花地
是指两个区之间没有明确归属的区域。深圳“插花地”的产生,一是因为原特区二线管理线的设置与行政区域界线不一致,在原特区内四区与原特区外两个区之间产生,二是因为填海造地的速度超过勘界工作的进度,在深圳湾畔产生。由于处于政府的管理真空,“插花地”产生了诸多管理问题。
罗湖区的二线插花地显然属于第一种情况。在罗湖区东晓街道,两块“插花地”就如一座小型的“山城”,只有“华山一条路”出入社区,陡坡上人车混行。以占地约17.3万平方米、有513栋楼宇、常住人口近4万人的木棉岭片区为例,这里被称作是建在山顶上的“城中村”,房子一楼的海拔高度就相当于平地社区的4楼。木棉岭、马山社区有危险边坡、挡墙共计36个,被广东省定为“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边坡和房屋结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而更多的“插花地”居住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足,存在大量危险边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每次深圳一遇到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插花地的安危总是令人揪心,一旦出现滑坡、塌方,伤亡后果不堪想象。
去年深圳光明发生“12.20”安全事故之后,彻底整治二线插花地就进入了马书记“马上办”的“计划单”,成为深圳痛下决心消除城市重大安全隐患的一个突破口。今年1月9日,马兴瑞、许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二线插花地”环境综合整治和危旧房屋改造问题;2月17日,深圳召开全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马书记又在会上特别提出了要集中兵力整治二线“插花地”,彻底打赢这场事关城市安全长远发展的硬仗。
小政从今天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中获悉,这次改造可谓大手笔大魄力。
经现场踏勘确定,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将覆盖三个片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 木棉岭片区(含木棉岭、木棉花、马山、马岗、港发、长排及邻近已批用地);玉龙片区(含玉龙新村);布心片区(含布心山庄东、中、西区和港鹏新村)
此次改造的建设任务是——2016-2020年,对罗湖“二线插花地”约3.4万户棚户区进行改造,拆除约1400栋建筑,拆除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释放土地除大部分用于拆迁安置外,剩余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配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该改造项目将作为深圳市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棚户区摸底调查,确定天健集团为改造承接主体,目前正在制定拆除补偿安置标准。拆除补偿安置拟采取货币安置与实物安置相结合,鼓励采取货币化安置。
小政觉得,此次罗湖二线插花地改造不仅是有效治理城区公共安全、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和消防、危险边坡等重大安全隐患,大幅度改善片区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其脏、乱、差的形象,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一是此次改造释放的土地,除了用于拆迁安置,主要用于配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解决保障性住房、人才安居住房建设用地不足问题。
二是寸土寸金的深圳将没有一块“闲地”。此次罗湖二线插花地将要改造的消息传出,很多周边居民的第一反应是,这块地未来了不得,改造后会非常“高大上”:“这一块是罗湖和布吉最优质的地区,围绕着求水山、围岭公园、荔山公园、深圳水库、东湖公园,翠园中学东晓分校也是好学校,以后这块片区可以比肩福田和南山的一些地区了,拭目以待。”以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谁都不想要、不想管的“包袱地”,随着深圳快速发展、土地越来越金贵,将为土地资源更为紧张的老区罗湖带来一块闪转腾挪的土地空间。而且这片插花地处于罗湖与龙岗的交界地区,随着“深圳东进”、龙岗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这片交界地或许摇身一变,成为“金色罗湖”和“东部CBD”龙岗的连接通道也未可知,若是如此,将为罗湖发挥东进战略中的纽带桥梁作用提供重要机遇。
三是深圳本来没有北方很多城市所谓的“棚户区”,而将此次插花地改造作为深圳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就是深圳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一次全新尝试。这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方式实施的改造,用媒体的评论,“是一场事关城市安全长远发展和3万多户居民生活改善的硬仗,也是一场‘大破大立’的希望之役。”
来源:深政观察